-
甘肃省张掖市历史悠久,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,孕育了许多历史名人。以下是一些张掖市历史上的知名人物:
1. "马可·波罗":意大利著名旅行家,他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来到中国,曾在张掖停留,并在他的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中记载了张掖的风土人情。
2. "张载":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、教育家,他在张掖创立了“张载学派”,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3. "柳宗元":唐代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,他曾被贬至张掖,并在那里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。
4. "王维":唐代著名诗人、画家,也曾被贬至张掖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。
5. "李商隐":唐代著名诗人,他在张掖任过官职,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。
6. "范仲淹":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,他在张掖担任过地方官,为当地人民谋福祉。
7. "赵朴初":近现代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,曾任张掖市委书记,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8. "张学良":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将领,他曾被任命为张掖警备司令,参与过抗日战争。
这些历史名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,为张掖乃至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举报 -
郭汜
郭汜(?-197),又名郭多,张掖(治今甘肃张掖)人。汉献帝时权臣。董卓的部下,郭汜归无所依,于是采用贾诩之谋,伙同李傕、张济、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将攻向长安,击败吕布,杀死王允等人,占领长安,把持朝廷大权。几年后,郭汜被部将伍习杀死。
沮渠蒙逊
沮渠蒙逊(366年—433年),临松卢水(今甘肃张掖)人,匈奴族,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,公元401年—433年在位。其祖先,为匈奴左沮渠(官名),后来便以沮渠为姓。沮渠蒙逊虽为北方蛮族,却博览史书,颇晓天文。史书上称赞他“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,滑稽善于权变”。天玺三年(401年),建立北凉。义和三年(433年),沮渠蒙逊去世,时年六十六岁,葬于元陵,庙号太祖,谥号武宣王。
赵彦昭
赵彦昭(公元?年至七一四年后不久),字奂然,甘州张掖人。生年不详,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后不久。唐中宗时进士及第,为南都尉。后为左台监察御史、中书侍郎、吏部侍郎、御史大夫、刑部尚书。封耿国公。赵武孟、赵彦昭是唐代张掖籍的父子诗人。赵武孟博通经史。举进士,官至右台侍御史,著《河西人物志》10卷。
赵武孟
赵武孟,唐代张掖人。少年辍学,不爱读书,喜好打猎,终日以“驰骋佃猎为事”。他将所获的猎物,挑鲜肥的烹调后奉献给母亲,原以为母亲见到食物后就高兴,没想到母亲不仅不吃他送来的佳肴,反而哭着对他说:“你不好好读书,不思进取,这样游荡下去,无所事事,我有何希望?”武孟看到母亲很伤心,为他的作为发愁,从此发奋勤学,立志读书,后来考中进士。初官长安丞,后升为右台侍御史。著有《河西人物志》10卷,流传于世。
乌承玼
乌承玼 (700--795)字德润。唐张掖(甘肃武威南)人。以武功显名。开元中,与族兄承恩皆为平卢军(驻辽 宁朝阳)先锋,沉勇果决,号称“辕门二龙”。后王思礼为节度使时,军政多依赖之。积粟厉兵,出入耕战,颇多治绩。久之,以疾去职还京师。卒于华阴(属陕西)告平里,赠工部尚书。
史小玉
壁画名工。生卒不详。在敦煌莫高窟三窟画壁上,有似画家的题名,上书“甘州史小玉笔”。甘州即今甘肃张掖,可知史小玉为张掖人。三窟六字题款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可以看清,而如今已完全消失不见。
马瑜
马瑜(?—1819年),甘肃张掖人,寄籍四川华阳县。1782年,马瑜以武生入伍当兵,不数年任庆宁营千总。入伍第十年即1792年,廓尔喀人入侵西藏,马瑜奉命跟随将军福康安出师西藏,六路大军,连战皆捷,驱逐。了廊尔喀入侵者。以功升任沪宁营守备,加都司衔。1795年正月,贵州钢仁府松桃厅苗民起义,清军镇压失利。二月,马瑜奉调随云贵总督和,琳带兵堵剿。因功升冕宁营都司,十月,又升任督标左营游击。不久,参与镇压参与镇压川、楚、陕白莲教运动以及天理教运动。在这期间屡立功勋,九年间由千总升至提督。
马良柱
马良柱,甘肃张掖人,其先本回部,清朝将领。康熙季年,从军征吐鲁蕃;雍正初,将军阿尔邦檄赴插汉麦里干讨贼:皆有功。复从安西镇总兵孙继宗攻罗卜藏丹津,降台吉三十三。战於哈马儿打布罕噶斯,擒其渠,授蓝翎侍卫,赐白金百,迁三等侍卫。外授四川提标游击,赐貂皮、数珠。命将兵屯西藏。旋以兵扰民,左降,听四川巡抚、提督调遣。八年,瞻对土司为乱,提督黄廷桂檄良柱讨之。贼坚守石碉,督兵仰攻,枪殪所乘马,易马进,再殪,乃步行督战。碉上投石如雨,伤面,搏贼益奋,火其碉,并焚擦马、擦牙诸寨,歼贼无算。侧冷邦诸头人皆降。复授松潘镇左营游击。三迁夔州协副将。
举报 -
举报